“物换星移几度秋”,不觉间,走上讲台的岁月已近十年。“书生意气,挥斥方虬”的意气风发,也已经随岁月积淀,变成了发上的星点的银光。“教书育人,不愧我心“的豪迈誓言,也已换成了大本大本的教案,侧立案头。但随着教改春风的日渐强劲,师资培训力度的日渐加强,更有着时代变革的强烈呼吁,也使我重新审视”教书“这两个字的内涵。一轮轮的教学,各种课程结构早已是了然于胸,课堂上各种方式的讲解,却唤不醒学生学习的热情?如此精彩的语言,在学生眼里,怎么就变得如此的暗淡无光呢?这个问题困扰在我心里很长时间,我也是百思不得期解,但就在本学期,经过了开学前的师资培训,似乎有点拔云见日的霍朗感。 我们80后的一代,虽曾被称为“垮掉的一代“,但作为一个农村娃,我依然经历过家中揭不开锅的光景,长期停电无水可饮的窘境,更有过对其他伙伴花样百出的零食、各样的玩具艳羡不已的无奈,于是在爸妈”不学习就种地“的激励声中,不断发奋。因为,这样的经历,在我小小的心灵深处已经扎下奋发学习的种子。于是,不用老师费力的督促,自身便已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,争取利用手头所有的材料,把能学的知识全部学完,力争通过学习出人头地,最起码不用过父母“面朝黄土,背朝天”的苦日子。所以我觉得,那个时候,大部分学生是有目标的,也是有学习动力的,通过老师讲解,和自己的刻苦努力,很多知识能够学会。在那样一个缺乏知识获取渠道的年代,老师是所有知识的来源,“听老师话,跟老师走”成为好学生的代表。 然而,时间飞逝到21世纪,即将进入第二个十年的时候,似乎已经不能用我们小时候的标准来进行现在的教学了。学生通过网络和书籍,早已能获取比在课堂中更多的知识,小小的课堂已经不能再满足他们求知的心态。课本上老旧的课文也已经无法再提起学生的兴趣,老师,也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。面对越来越难以开展的教学,刘博士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。新时期,面对知识爆炸的现实,学生需要的不再是知识,而是获取知识、分析知识、归纳与总结知识,进而创造知识的能力。博士在我们班进行的规范课,也使我能够感受到他多变的风格。不拘一格,海阔天空,知识无界,何不将知识进行打包整理,跳出课本,跳出阶段,根据学生们学习的能力,逐步对其引导,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,以提高学习力为内容的课堂模式呢? 于是在本周,我做了以下尝试:改变了导学案的设计方式。对于新课,我只做模块化内容,由学生根据模块来自主设计问题。在做完小说《最后一课》的示范课后,我便拿出《智取生辰纲》的学案,先由学生自主设计问题,学生的问题基本涉及到了讲课的主要内容。他们的能力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,因为这是一篇初三才会涉及到的文章,他们此时是没有任何材料可供参考的。于是我便做了第二篇《黄河颂》,并在二班进行了讲解,效果明显:孩子们提出问题,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好的展示。经过三班和二班两个班级的比较,这样的方式,在授课速度上,也有了不小的提升。在下一周当中,我将继续深化这样的改变,力争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,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,达到知识融会贯通的效果。
官方微信:CAMFORD-SJZ
学校地址:石家庄市正定县石油三处正定基地大院内(新安派出所北侧)
电话:0311-86337667 86337716